荣誉面前的张飚
张高平、张辉叔侄冤案平反在全国掀起了舆论高潮。张飚成为新闻人物,面对荣誉他很淡然。
2019年1月3日,记者一行来到张飚工作了32年的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见到了曾和张飚朝夕相处、共同工作的领导和同事。
在荣誉室里,一块用梨花木和紫檀木制成的牌匾格外醒目,那就是张高平和张辉叔侄俩精心定制并送到新疆来的。上面刻着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公平正义”,字两边刻制的国徽和天平的图样庄重肃穆。
在布满锦旗和奖牌的荣誉室中间有一个玻璃专柜,里面存放着张飚历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奖章和奖杯: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十大最美检察官、全国十大法制人物、全国十大正义人物、全国十大责任公民、中国十大影响力法制人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在监所监察科办公室的门上依然挂着“张飚办公室”的门牌。这是2013年,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设立的第一个以干警名字命名的办公室;
在会议室的桌面上,各办公室的桌面上,都摆放着印有“张飚精神——忠诚、执着、担当、奉献”字样的桌牌;
走在单位办公楼道里,随处可见贴挂在墙面上的关于向张飚学习的宣传板报。
2013年4月16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党委政法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张飚同志学习的决定》,学习张飚同志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张飚同志忠诚法律、公正执法的职业操守;学习张飚同志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从小处着手,从日常平凡小事做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学习他对检察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人民群众饱含深厚的感情,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奉献。
在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向张飚同志学习已蔚然成风。
“办每一个案子都要尽职尽责,倾注心血,荣誉不光是我的,这些荣誉属于我们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集体,属于新疆人民检察机关,也属于全国人民检察机关。”张飚说。
同事眼里的张飚
“和飚叔在一起的时候,一直感受着他的儒雅和随和。他是那种心里是一面明镜,表面是一团棉花,关键时候一定亮剑的人。他相当低调,我和他的办公室门对门,整天就看着他忙忙碌碌。他常要去监所巡查,几天都见不到一面,特辛苦。路远、几个监所又很分散,但不论多热还是多冷,一年四季他就那么奔波着,常常是精神抖擞地出门,疲惫不堪地回来。直到报纸、广播、电视都在说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说张飚,我才知道我们单位立了大功,出了名人。真的,由衷的自豪!”与张飚共事了7年的小字辈、现在已是审查逮捕科骨干的彭阳回忆。
“张老师的工作和生活是泾渭分明的两种状态,而且始终如一。他工作起来,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小事从不跟人争,但原则问题一定坚持到底。工作之外,他就是个好好先生,温和、谦逊。现在他是名人了,但在我心里,他依然是那个平和的老同事,见面了还是那么亲。我庆幸一参加工作就有这样一个老师带我教我。至今,我的工作习惯里都有他的影子。”与张飚在一个科室共事5年的高晨至今称呼张飚还是老师。他说,从张飚身上学到最宝贵的是对工作的“执着”。
科班出身的魏刚是监所检察科的老资历科长,在张高平叔侄冤案平反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监所检察这个岗位的工作并不容易出彩,就是默默地按照法律法规按部就班地做一些细节工作,所以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性子,要有自我娱乐的精神。能从服刑人员口中得到真实的情况反映,可以说既是技术,也是艺术。我佩服张飚,他有着特别好的职业操守。我从张飚那得到的真传就是手抄判决书,那样可以更细致地发现漏洞、发现问题的细枝末节。张飚能出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偶然,是他一贯踏实认真做人做事的积累。”
家人眼里的张飚
张飚的家在石河子,但近一年来却基本生活在乌鲁木齐市的女儿家中,石河子的房子只是不定时回去看看。
为什么?追问下,张飚才很不自在地说出了实情。
令人难以置信,总是给人阳光般温暖的张飚正在经受着来自家庭的“狂风暴雨”。
张飚家里有两个重病号需要他照顾。2016年,他的妻子身患肺癌、第二年又患了乳腺癌,接连做了大手术;2018年1月,令他骄傲的女儿被确诊身患肺癌,并在短短的一年期间病魔就蔓延到淋巴、肾、肝、骨……九次住院、九次抢救。因为全身病变无法手术,只能靠目前最先进的自费进口药物维持。一个月仅女儿的药费花销就要5万元,而他们一家人的月收入加起来不足2万元。为此,他们家卖掉了一套房子。
退休前,回家就吃现成饭的张飚现在成了家务的主力。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照顾病人……家里所有大大小小的事,他都得扛着。要是因为社会事务需要离开家时间稍长些,他就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足以坚持到他回家。他不在家时,休养中的妻子依然要帮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坚强刚毅的张飚备尝了心疼和无助的感觉,他曾在茫茫黑夜放声痛哭,然后擦干眼泪直面现实。今年已经68岁的张飚说,就是再忙、再累,也不负家人。“不就是起早点,睡晚点,多做点嘛。”为了至亲家人,他甘愿付出所有。
曾有许多媒体记者要为他向社会求助,却被张飚的一家人坚决婉拒了。“我们一家人都是党员干部,不愿给社会添加任何负担。何况最高人民检察院和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去年分别为我救助了5万元,我们一家人已感恩不尽。”
在妻子心里,张飚是为家人遮风挡雨的好丈夫;在女儿心里,张飚永远是世界上最棒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