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有奔头 村民生活有滋味
——记自治区纪委监委驻阿克陶县皮拉勒乡皮拉勒村“访惠聚”工作队
新疆平安网讯(新疆日报记者 梁立华 通讯员 贾超 王二立)“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开了一家餐厅,现在餐厅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4000多元。我的店里雇了3个贫困人口,他们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工资。”5月23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皮拉勒乡皮拉勒村已经脱贫的依米提·阿布都克热木对记者说。
皮拉勒乡皮拉勒村总人口612户266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5户1236人,全村人均耕地仅1.6亩,是深度贫困村。自治区纪委监委“访惠聚”工作队驻村以来,针对村里的实际,确立了“稳农业、抓产业、促增收”的脱贫方向。截至目前,全村已有201户93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6.1%降至11.4%。
改建百年巴扎
“嗨,里面请!新鲜羊肉哦,不香不要钱……”5月20日,记者一走进皮拉勒村巴扎,阵阵香气扑面而来,耳边环绕着声声吆喝。形形色色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各式各样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
这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巴扎,由于前些年被私人承包,导致管理混乱、设施老化、店铺破旧。2018年2月,工作队对巴扎实行改扩建,进行统一集中管理,让巴扎重现繁荣景象。
经改建,巴扎面积由1万平方米扩建至1.6万平方米,有门面40间,摊位近400个。经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决定,对在巴扎经营的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就业的经营者、特殊困难群体等进行补贴,工作队还为16户贫困家庭申请了巴扎公益性岗位。
2018年12月,改建后的巴扎重新营业。“我对这个巴扎太有感情了!小时候我们每天都在盼着巴扎日的到来,逛巴扎就像过年一样。如今,巴扎改建后,比以前更漂亮、更整洁,人气也更旺了!”在巴扎上经营了20年的商户阿西木江·亚库甫感慨地说,“我家店最出名的是包子、拌面、抓饭,巴扎改建前一天的营业额是1000元,现在一天能卖3000元左右。”
引进村办企业
针对村里妇女不方便外出务工的实际,工作队积极探索脱贫模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搭建就业平台,将企业引进到家门口,有近100名妇女实现了就近就业。
“勤劳的人吃羊腿,懒惰的人喝凉水!”这是村里引进的克州双联创服装纺织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口号。
5月23日,在该企业车间里,穿着统一工作服的40余名女工正在娴熟地缝制服装。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这批运动服要在20天内完成,现在正在赶工期。2018年6月,该工厂刚投运时,新招进来的工人因技术不熟练,每天出货量很少。经过培训,现在她们基本上都是熟练工了。
“我家里有两个孩子,小的2岁多,不方便出去务工。引进的工厂解决了我就业的问题。厂里还成立了托管班,让我们工作起来毫无后顾之忧。现在,我和婆婆一起在工厂上班。我们一定努力工作,争取早日脱贫。”贫困户帕提古丽·库尔班高兴地说。
开展技能培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队在扶贫工作中,注重加强对贫困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利用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和“两个全覆盖”等活动载体,以提高贫困群众政策知晓率、发展生产和就业技能为目的,进行产业发展、转移就业、土地清理等政策培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工作队在技能培训中,推行“菜单式”“自选式”脱贫项目单,让村民自主参与选择脱贫方式和项目,调动群众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18年12月以来,工作队变冬闲为冬忙,安排组织木工、油漆工、烹饪技能等培训35场次,培训贫困人员900余人次。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群众的就业技能得到提高,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我参加了烹饪培训班,学会了烤包子的手艺,工作队还帮助我在巴扎开了个烤包子店,现在一天能卖1000多个烤包子。虽然起早贪黑很辛苦,但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很踏实,有奔头!”贫困户艾萨江·木合塔尔骄傲地说。
“工作队秉承忠诚干事业的庄严承诺,坚持问题导向,细化脱贫措施,我们有信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自治区纪委监委驻阿克陶县皮拉勒乡皮拉勒村“访惠聚”工作队第一书记周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