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蹚出脱贫新路子
来源:新疆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5-13 11:50:22  作者:马伊宁

“一村一品”蹚出脱贫新路子

——记中石化西北油田、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柯坪县农业局驻盖孜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

新疆平安网讯(新疆日报记者 马伊宁)5月3日,中石化西北油田驻阿克苏地区柯坪县阿恰勒镇盖孜力克村第一书记王海彬和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蒲思雄来到田间地头,看到小拱棚里的茄子和卷心菜长势不错,蒲思雄面露喜色,当即表示,等8月份蔬菜长成之后,该学院全部收购。

盖孜力克村曾是深度贫困村。2018年以来,中石化西北油田、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柯坪县农业局驻柯坪县阿恰勒镇盖孜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积极落实“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用实际行动激发贫困户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带领村民蹚出了一条脱贫的新路子,盖孜力克村也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党建引领打造“火车头”

5月4日,村民亚森江·库尔班眉开眼笑地蹲在家门口数着手里的一沓钱。他刚刚以1000元的价格卖了自家的一只羊,“感谢工作队帮我们落实了无息贷款,买了牛羊,现在我家已经脱贫了。”亚森江说。

驻村之初,王海彬通过走访了解到,盖孜力克村人多地少,许多村民和亚森江一样,只守着几亩地过日子,没有改变现状、想办法勤劳致富的主动意识。

为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盖孜力克村优先吸纳农村致富能手、本土返乡大学生进入村党支部,同时强化群众监督,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让村党支部成为村民信得过的“娘家”。

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贫困户阿依鲜姆古丽·阿里木识字少,腿脚不利索,就为她量身定制了在家门口致富的点子,帮助她在村里繁华地段开小吃店,做麻辣烫,每天有约160元的收入。

就这样,在工作队帮助下,像亚森江和阿依鲜姆古丽这样曾经的贫困户如今纷纷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为发挥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工作队积极谋划,有序推进党员、致富带头人“双培养机制”: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通过组织引领和定向帮扶强化培养措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致富带头人先进典型示范作用。

特色产业挖掘“潜力股”

盖孜力克村地势平坦,土壤碱性大,恰玛古品质非常好。工作队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鼓励村民扩大恰玛古种植规模,深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2018年,全村恰玛古种植面积扩大到2500亩,当年收获了近3000吨。

面对丰收的恰玛古,销售却成了摆在工作队面前的问题。工作队了解到,往年恰玛古每公斤能卖1元多,而大量上市后,价格往往会跌到几角钱一公斤,满地宝贝疙瘩,却只能卖个白菜价。

王海彬和工作队仔细谋划,拿出了一套完整的恰玛古销售方案。工作队组织贫困户成立恰玛古农民专业合作社,设计制作了恰玛古礼盒、恰玛古彩绘编织袋,按品质分类包装销售,不到一个月,外销恰玛古数十吨,以前卖白菜价的恰玛古一时间成了“抢手货”。

为深挖恰玛古产业优势资源,工作队推行“社会力量+党支部+贫困户”“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与自治区高校合作,就恰玛古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培训指导,并通过烘焙制作恰玛古干,完善电商销售渠道,提高恰玛古产品附加值,村里的恰玛古产品甚至远销到广州、深圳等地。

一年来,通过将党员、扶贫攻坚力量融入到恰玛古产业链中,盖孜力克村实现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

一户一策建强“主力军”

发展种植恰玛古的同时,工作队结合村里的实际,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办法”的要求,制定了全面脱贫措施。工作队鼓励种植能手发展大规模连片种植,通过土地流转,把一部分劳动力解放出来,进行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

35岁的穆沙·热孜克在镇上开了一家快餐厅,月收入过万元。60岁的玉素甫·热合曼带着几个贫困户成立薄皮馕合作社,最多每天能打2000多个薄皮馕,收入3000余元。工作队还动员全体村民养殖柯坪羊,目前全村养殖规模达到3800多只,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贫。

此外,盖孜力克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动员49户贫困户218人利用50亩村集体土地,采取西瓜套种豇豆的种植模式创收,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2.8万元增长到6.4万元。

“为了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今年我们准备继续在恰玛古上做精品文章。”王海彬说,从今年初开始,工作队组织合作社将上年预留下来的800公斤恰玛古切片烘干,罐装销售,又把一部分晾干的恰玛古干磨成粉后装罐销售,还以恰玛古粉为配料制作薄皮馕。

“今年,我们还要打造由柯坪羊、恰玛古和薄皮馕捆绑式销售的产业链,探索一条依托产业扶贫的新路径。”谈起村里的进一步发展,王海彬成竹在胸。

责任编辑:吴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