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网讯(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李道忠 何玲)“种万寿菊增收快,订单农业真是好!”喀什地区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巴格吉格代村村民阿布力米提·赛麦提说,去年他只种了2.5亩万寿菊就挣了5000元。依托万寿菊产业,去年莎车县3万贫困群众像阿布力米提一样走上脱贫致富新路。
生动的脱贫案例证明,产业增收不仅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更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2018年,南疆四地州实现52.08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0.9%,产业扶贫功不可没。
做强特色产业
“5月底就能采摘万寿菊,这是我们的致富花。”4月23日,看着田间长势喜人的万寿菊,莎车县伊什库力乡阔依其村村民买买提·阿不都热合曼说,他每年套种万寿菊能赚2万多元。
“万寿菊亩均产量可达到2500公斤,减去成本,亩均纯收益2000元左右。”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莎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文杰说,今年莎车县种植13万亩万寿菊,预计全县产万寿菊30多万吨,种植户户均可增收3000余元。
提升扶贫含金量,需做强特色产业。
和田地区皮山县桑株镇、克里阳乡依托新疆爱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建设1500亩维吾尔医药材种植基地,带动贫困群众种植1481亩药材,亩均收益2000元左右,部分贫困户还通过土地流转、售卖农家肥和田间管理亩均又赚到1000元左右。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充分利用当地大果沙棘产业的优势,积极发展沙棘产业,就是利用特色资源开展产业扶贫的尝试。
“每年秋季我们都会去沙棘种植基地采摘沙棘,两三个月的采摘期一个人能挣三四千元。”阿合奇县哈拉奇乡阿合奇村村民阿散克力木·加帕热洪说。如今,阿合奇县6.3万亩沙棘已成为带动贫困户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通过沙棘采摘一项每年每个贫困户平均增收2500元左右。
引进龙头企业
“去年,我养鸽子挣了1万多元。”刚喂完鸽子的喀什地区喀什市英吾斯坦乡英乃喀什村村民图提古丽·达伍提说。她2017年底领到喀什新投鸽业有限责任公司发放的24对扶贫鸽,走上了养殖鸽子的增收之路。
“英乃喀什村已有137户养鸽子。”喀什新投鸽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文说,该公司在英吾斯坦乡6个深度贫困村已累计帮扶617户贫困户,发放种鸽33300羽,实现年人均增收1000元。
在和田地区墨玉县奎牙镇,养鸽也成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产业。
“姑娘们,今天的任务是喂鸽子,你负责16号鸽棚,你负责3号鸽棚……”4月24日,在墨玉县玉盛源鸽业,墨玉县喀尔赛镇胡杨村村民凯赛尔古丽·艾合买提尼亚孜熟练地给员工们安排当天的工作任务。
“我每月基本工资2500元,加上提成、福利、奖金,能领到3000多元。”凯赛尔古丽说。
2018年10月,墨玉县引进新疆玉盛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年在奎牙镇成立墨玉县玉盛源鸽业,这家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肉鸽养殖企业,年出栏商品肉鸽1000万羽以上,带动1200名贫困人口就业。
发展扶贫车间
“从农民变成工人,每月有固定收入,孩子也有人管。”喀什地区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阿克托格拉克村村民吐尼沙古丽·吐尔洪熟练地踩着缝纫机踏板,她说,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上班,不仅能挣钱,还能照顾到家人。
为了更好发挥“扶贫车间”的带动作用,喀什地区积极探索“‘扶贫车间’+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幼儿寄托”联动模式,帮助上班的村民解除后顾之忧。
2018年以来,喀什地区持续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和完成改造“扶贫车间”1115座,吸纳就业47748人,其中贫困人口19310人。
走进和田地区洛浦县多鲁乡奥依曼央塔克村的“扶贫车间”,180多名工人正为完成睡衣出口订单忙碌着。
“厂里实行计件工资,干得越多就挣得越多。”村民古丽胡玛尔·艾合买提尼亚孜说。
在发展产业中,和田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县有龙头企业、乡有规模企业、村有‘扶贫车间’”的产业发展模式,仅2018年就引进纺织服装、箱包等企业500余家,“扶贫车间”从无到有发展到如今的889座,农民合作组织达到1113个,带动就业10.5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7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