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丨“国际幸福日”的意义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19-04-24 20:01:57  作者: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

彭凯平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文摘自2016全国十大健康图书《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

国际幸福日的意义

早春的纽约,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一大早,我们就赶赴联合国新闻部参加会议的新闻发布会。在入口处,已经有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排队准备接受安检后参加这一天的“国际幸福日”庆典活动。尽管至今还没有能用来衡量“幸福”这种源自内心美好感受的全球统一标准,但追求幸福和快乐却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目标和愿望。尤其是看到现场有很多中小学生幸福而又踊跃地等待着当天的纪念活动,让我备感欣慰。

本次纪念活动在欢快的《幸福之歌》中开始,首先由联合国新闻部外联司非政府组织关系处主任杰弗里·布雷兹(Jeffrey Brez)宣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致辞,声明指出,“如今各国在探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时,日益频繁地谈及幸福和福祉的概念,并且已经有许多国家开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立法和政策制定过程中推行这两个概念”。潘基文秘书长强调,“虽然幸福的含义因人而异,但我们可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幸福意味着努力结束冲突、贫穷和其他不幸的境况……幸福也是人类大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抱有的一种深深向往,不应剥夺任何人追求幸福的权利,而应向所有的人开启幸福之门。该愿望包含在《联合国宪章》关于促进和平、正义、人权、社会进步及改善民生的承诺之中”。因此,联合国呼吁“消除贫穷,促进社会包容和文化间和谐,敦促国际社会采取切实行动,结束冲突和贫困,确保人人享有社会进步带来的幸福和福祉”!

目前,我们人类还有许多同胞生活在种种不幸的处境之中,如果由联合国大会来确认“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愿望”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因此,联大在2012年6月28日通过了66/281号决议,宣布每年的3月20日为“国际幸福日”,并强调“幸福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是人类生命的目的,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于是,确定2014年纪念活动的主题是探讨“幸福对全球社区的影响”,希望探索出各个国家、各个组织和机构、普通公民、媒体和技术公司是如何推广、宣传、发展人类的幸福运动的。

会议是由著名作家和电影导演克里斯蒂娜·史蒂文斯(Christina Stevens)主持的。她在开幕式中先介绍了参加会议的主题发言嘉宾,三位政府代表,分别是丹麦驻联合国代表伊布·彼得森(Ib Petersen)、前伊拉克驻联合国代表哈米德·巴亚提(HamidAI-Bayati)、萨尔瓦多驻联合国代表卡洛斯·恩里克·加西亚·冈萨雷斯(Carlos Enrique Garcia Gonzalez);以及三位民间代表,分别是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幸存者和作家肯索丽·尼西姆威(Consolee Nishimwe)、美国南达克达大学学生凯伦·拉森(Kaylen Larson)和我本人。

三位政府代表主要是从各国政府如何支持本国的幸福运动和用“公民幸福指数”替代人均GDP的可行性、实用性、经验与教训等方面发表了主题演讲。

最幸福国家的启迪

丹麦是连续三年荣获联合国“幸福国家”排名第一位的国家。在丹麦驻联合国代表伊布·彼得森看来,“丹麦人最幸福”的说法让他颇感意外,因为丹麦的天气很糟糕、税收很高、足球队甚至无法入围巴西世界杯……“但哥本哈根大学新成立的‘幸福研究学院’总结的八点成功经验,或许能带给其他国家一些启迪:第一,丹麦人的幸福来自高度的信任感。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互信,还包括民众对政府的透明、廉洁、效率和能力的信心。第二,低犯罪率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给了丹麦人较高的安全感。第三,高国民收入带来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第四,自由。丹麦自1849年颁布的宪法中就明确规定了言论、集会、财产自由等一系列权利,丹麦人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第五,高就业率。获得就业机会不仅意味着能确保家庭收入,更是社会关系融洽的关键,同时也使丹麦人在展示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更有意义。第六,民主。这主要体现在较高的民众参政议政水平上,议会选举时投票率通常都在85%以上。第七,社会凝聚力。约530万丹麦人中有近200万人在参与各类社团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第八,保持个人生活、家庭以及工作之间的和谐,丹麦人乐于适度工作,并享受生活。”伊布·彼得森认为,丹麦的经验体现了幸福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主题,丹麦很乐意与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丹麦的经验。他平和、简练的发言很能反映北欧人民那种淡定从容的气质。

前伊拉克驻联合国代表哈米德·巴亚提是联合国66/281号“幸福决议”的主要撰稿人。他认为:“幸福源于内心。”尽管当今世界“利益纷争、弱肉强食,战火和硝烟从未平息过”,但在这个发展与博弈并存的时代,“平安、和谐、幸福”仍然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因此,他呼吁“全世界人民必须团结起来,杜绝战争,消除贫困,美化地球,共同实现‘世界幸福’这一全人类最伟大的目标”!他的发言结合了自己个人的经历,强调幸福是战胜灾难、冲突和战争最好的方法,幸福是人类充满希望、自信的核心精神支柱。我个人感觉类似的故事他已经讲了很多次,有种老练的外交家气质。

萨尔瓦多驻联合国代表卡洛斯·恩里克·加西亚·冈萨雷斯特别强调了艺术及艺术教育在人类增强幸福方面的具体作用。他很有南美人民的热情、随性、平易近人的气质。

幸福科学在中国的推广与实践

我是最后一个发言的嘉宾,主持人开玩笑地说:“听完了学生的发言之后,我们该听教授的了。”在报告开始之前,我首先播放了我的好朋友、央视著名编导姜诗明和我的学生倪子君为我精心编制的将近两分钟的宣传片,专业的制作、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震撼了全场的观众。会后很多外国朋友感叹说这是他们所见过的宣传幸福科学最好的短片,有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

我的报告着重谈了幸福科学对于中国和人类的意义。首先,我介绍了中国人民为什么要关注幸福的问题,因为过去30年里,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了人民的物质利益,但也带来了很多社会心理的伤害,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在联合国的多次调查当中,排名都在90多位(2017年,我们的幸福指数已经上升到79位),这显然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经济实力不相匹配。不过这也不是中国一国独有的问题——人类在过去的200年中,在意义和幸福两个重要的心理维度上出现了严重的滑坡,造成这种明显滑坡的原因,包括功利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个人主义以及工业化所带来的影响,这些方面在中国近代发展的轨迹上也都有所反映。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推广幸福科学和积极心理学显得很有必要。

其次,我介绍了在中国开展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这方面主要介绍了我们清华大学行为与大数据研究中心所做的“中国幸福指数的测量”和“中国幸福地图的编制”。我们结合世界幸福科学的前沿理论和中国文化的实际情况,第一次创建了世界上最完全的中文幸福词库,采用了将近1250多个幸福测量指标,并且第一次用大数据衡量了国家水平的幸福指数变迁,做了幸福地图的绘制。

再者,我还介绍了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在“幸福园丁”公益项目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在中国有识之士的支持下,成立了“幸福园丁”公益基金,主要是为了帮助中国偏远地区的校长和老师学习积极心理学,掌握和提升让孩子幸福的技巧和方法。

最后,我还谈到了中国积极心理学会(筹)在帮助宣传、普及和推广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一些措施、方针及有效的方法。在回答听众提问时,我特别谈到了民间组织、社会机构、公司和个人在积极运动方面的作用,并提到CPPA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民间组织,在很多方面是热心幸福事业、关注他人幸福的志愿者所从事的工作。但在短期内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影响,并且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欣赏。

在主题报告结束后,与会听众纷纷就企业在幸福运动中的作用、各级政府在幸福政策方面的制定以及年轻人在幸福运动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热情的探讨。

纪念活动结束时,会场再次响起了欢快的《幸福之歌》。

我能够有幸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举办的“国际幸福日”纪念活动,个人认为这既体现了世界各国对我国积极心理学的期望和支持,也体现了联合国对我国人民幸福事业的关注和欣赏。我国需要积极心理学,我国人民也一定会为世界人民的幸福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2014年3月20日,彭凯平教授应联合国新闻部邀请,赴美国纽约参加了第二个“国际幸福日”的纪念活动,并在联大会场做了有关《幸福科学及在中国实践》的主题报告。)

责任编辑:田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