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智双扶”!我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
来源:新疆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4-11 11:30:14  作者:夏青 李道忠 石莹莹 张婧

“务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也悄悄改变着村里人的命运。”

“我们都应该努力学习技术,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增收。”

“近几年,我的思想在不断发生转变,我有了脱贫志气。”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我区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巩固脱贫成果,越来越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各种方式加强精神扶贫,涵养内生动力,提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在脱贫致富过程中,贫困群众精神、意识和理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走出去 开启人生新路径

“看,这张照片是去年夏天,我和老公在南昌照的。”3月18日,洛浦县布亚乡坎其艾日克村村民阿依木尼沙·胡甫丁翻出手机里的照片,向村里的姐妹们介绍。

2017年9月,阿依木尼沙和丈夫奥斯曼·艾则孜在当地政府组织下到江西省南昌市务工。“当时,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这次务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也悄悄改变着村里人的命运。”奥斯曼说。

在南昌务工16个月,奥斯曼夫妻俩除去花销,存款6万多元。通过务工,他们不仅挣上了钱,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务工期间,奥斯曼和妻子踏实肯干,与同事团结友爱,奥斯曼很快就从普通员工升为班长。这次回家探亲,公司经理还一再叮嘱他早点回去上班。“从来没有人这样器重我,我感到很幸福。”奥斯曼说。

“哥哥,这次去南昌一定要带上我。”村民阿米乃·艾力一看到奥斯曼就念叨。她说:“哥哥以前是我们村的‘穷小伙’,一年没见,整个人精神了,眼界也开阔了。”

与阿米乃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同村的16名年轻人。坎其艾日克村党支部书记麦麦提艾麦尔·阿迪拜克说,奥斯曼外出务工增收的影响很大,2017年,村里只有4个人去南昌务工。2018年,在奥斯曼的带动下,村里有18个人去南昌务工。今年,增加到了34人。

学艺忙 掌握技能富脑袋

“我在村里的豆腐坊上班,每个月可以挣到1500元。”3月21日,莎车县恰尔巴格乡古扎托格拉克村豆腐坊女员工麦木热木·吐尔洪对记者说。

今年25岁的麦木热木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没有技术,只能外出打零工,收入很不稳定。

去年5月,在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驻古扎托格拉克村第一书记牛春革的帮助下,麦木热木开始学习豆腐制作技术。村里为豆腐坊提供场地和设备,大半年下来,豆腐坊的生意越来越好。为了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豆腐坊除加工豆腐外,还制作豆腐干、腐竹等多种产品。目前,除每个月8吨的固定订单外,每个巴扎天还能卖出上百公斤。

“我们都应该努力学习技术,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增收。”麦木热木说。

古扎托格拉克村豆腐坊的建立,是为村里正在筹备建设的豆制品加工厂试水。古扎托格拉克村出产黄豆,种植面积达1300亩。目前,厂房已经落成,机器也在安装。得知村里建工厂要招工的消息,村民们踊跃报名。

“我们把找准行业项目与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点燃了村里贫困户的脱贫信心。”牛春革说。

小庭院 增收致富有保障

3月21日,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农民加米拉克·热西提在羊圈里忙活。去年,靠着不懈的努力,加米拉克卖羊挣了3万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他家的羊有40多只。

“最开始工作队送来两只小羊,还签订了协议。小羊长大后又生了小羊,这时扶贫项目下来了,家中又多了5只母羊。同时,驻村干部、帮扶干部还找上门来帮我们卖羊。看到靠养殖能脱贫,我高兴得几个晚上睡不着。”加米拉克说。

加米拉克家有7口人,靠13亩地的收入维持生活。2015年通过精准识别,他家成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成了村里宣传的脱贫典型。

加米拉克说:“正是因为近几年我的思想在不断发生转变,我有了脱贫志气。”从一无所有到成为村里有名的养殖户典型,加米拉克如今精神焕发、干劲十足。

今年,加米拉克从银行贷款买了更多的牛羊,和村民们一起组建了养殖合作社,并利用院子里的空地种植蔬菜增加收入。

责任编辑:王樱诺